2022年,国家大剧院根据同名电视剧改编的原创民族歌剧《山海情》迎来首演。两年来,《山海情》几度复排,并赴宁夏、天津、山东巡演,反响热烈。近日,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《山海情》举办专家研讨会,邀请作曲孟卫东、编剧易茗、导演王筱頔、得福饰演者王宏伟等主创主演代表以及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艺术创作,为打磨提升集思广益。
作曲孟卫东(右一)。方非摄
主演王宏伟。
《山海情》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、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、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联合出品,以上世纪90年代宁夏西海固的“吊庄移民”为背景,展开了一幅中国当代社会历史变迁、沧海桑田的波澜画卷。“从两年前创排这部作品至今,我既是亲历者、见证者,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,作为这个时代的演员,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,用好的作品来讴歌时代。”主演王宏伟说。目前,《山海情》已拍摄成歌剧电影,看过全片后,作为观众的王宏伟感受又有不同:“人物的形象放大之后,我们看到了更加细腻的表演。对科技的力量,我们真的要心怀敬畏,只有当你用心用情地塑造作品时,摄影机捕捉到的眼神才是没有任何闪烁的。”
把观众已然熟知的电视剧搬上舞台,编剧易茗抓住了“命运、反转”两点展开创作,“第一要完成人物命运的出现、延展和解决,完成这个悬念,第二就是要出现反转,在戏剧冲突并不是很强烈的情况下完成这部剧的戏剧性。”与此同时,在民族歌剧的发展前路上,《山海情》亦有探索。“怎么叫民族歌剧?我们要向最经典的民族歌剧样式靠拢,这是创作之初我就坚决要与大家达成的共识。”作曲孟卫东说。《山海情》沿用了民族歌剧典范《白毛女》《小二黑结婚》“话剧+唱”的方式,“或者更准确地说,这部戏是‘歌唱+话剧’,事实证明,观众看了还是很喜欢的。作曲时,我要尽量写得既专业又大众化,要通俗得高级,让观众觉得好听,是作曲的任务。”
“写当代的现实题材的作品非常难,写的人很多,但是要写好特别难,首先它有重大主题,第二,面对已经比较成熟了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模式,不为了突破而突破很难。”原总政歌舞团创作室主任赵大鸣说,他敬佩主创团队选择这个题材的勇气,也希望“《山海情》能在民族歌剧上给我们蹚一条路出来”。中国音乐剧协会原驻会副会长、秘书长王道诚同样肯定《山海情》立足本土的创作取向:“《山海情》的戏剧性、文学性以及它与歌剧性、音乐性的融合、平衡、创新的价值取向非常突出,为民族歌剧在当下的健康发展做了一次示范,我们应该坚守本土的中国人的欣赏习惯,中国观众能不能欣赏它,是首先应当考虑的。”
专家们也分享了一些具体的改进建议。中国广播艺术团一级作曲莫凡建议,大部分演员在舞台上说的是西北话,但一唱起来,有些演员还是带着一点儿美声固有的习惯,接下来,大家可以思考如何把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,让演唱更自然。王宏伟提出,在歌剧电影中可以运用更多的中景、远景镜头,更加强烈地展示作品的戏剧张力。